观众需要思考的是这个悲剧的必然性:赵二虎必死!庞清云必死!投名状必破!
我从两个层面说说这个故事,第一是“投名状”的命运;第二是三兄弟的命运。有些人习惯用《易经》的道理预测和解释这个结局,这是一个绝对可行的路子。但我用更简单的组织行为学原理通俗分析,希望对创业的老板有所启发
投名状是什么?
投名状是民间的一种“契约”,维持它的基础是忠义。当庞清云提出加入清军的时候,三兄弟之间缺乏信任,于是提议结义。但是投名状的真正价值在于大家可以籍此取得相互信任以便举事,并非是感情发展到了不可相离的地步的产物,也不是出于对彼此情谊的见证。三兄弟中姜午阳、赵二虎出身民间他们对投名状所表达的兄弟义气看得很重,而庞清云则把结义看作是取得行动共识的一个条件。
三兄弟对加入清军的使命也有根本不同的理解。姜午阳和赵二虎以为加入清军就可以更好地找到吃的、就可以享福,并继续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庞清云自然以此作为吸引、说服两兄弟加入的清军的一点理由,但他对军队的未来和使命自然有他的想法。
最最关键的是这里边没有一点点欺诈,也没有互相利用的动机存在。文化就是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以为别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意图,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想法是理所当然的。
姜午阳和赵二虎拉起土匪队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加入其中的都是乡里乡亲。生逢乱世,很不容易,他们深深体会到兄弟共存、相依为命的关系。作为头领无非因为英勇,但没有特权。他们被庞清云吸引完全是由于庞清云的武艺和头脑,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人和人除了仗义还有志向的差别。而庞清云是职业军人,他需要胜利甚至可以不计代价。庞清云受到正规训练和教育,除了治军思想的不同,他对职业军人、官员的使命和未来抱有职业化的想法。
因此,在对舒城的作战策略上就初步显示了价值观的冲突。赵二虎决不认为为了胜利可以采取敢死队的作战方案,因为参军无非是为了获得好的生活,牺牲弟兄生命去取得胜利没有价值。但庞清云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军人的使命就是作战克敌,而要战胜手中握有火器的强敌,不去牺牲就会遭受更大失败。
这里的根本分歧在于:一个认为作战就是军人的使命;一个认为作战是一种实现生存目标的投机手段。但这里的关键是:这个潜在的认识分歧没有被双方发现。
对苏州的作战矛盾就更深刻了。赵二虎孤胆英雄不战而屈人之兵,颇具智兵风采。而庞清云为了胜利不惜向自己的“敌人”屈尊求助,使出政治手腕,也是大手笔。但对降军的处理就发生了大冲突:赵二虎认为对降将的承诺比天还重,而庞清云认为兵不厌诈。赵二虎仁义,而庞清云看得更远,因为他忧虑的是:“这些降兵拿起武器就是兵!”自己的军队固然没有钱粮收编这些军队,转过头去这些人就会成为自己政敌的部下,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出手与自己作战。这里的教训是:他们根本没有就此有过任何深入的交流。
第三次冲突就是在进城之后,对士兵的淫掠的处置。赵二虎认为既与上级达成了交易,进城的一半收获是“我们”的,于是就可以为所欲为。同时他更深的思想意识中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兄弟一伙的;他人的。为了兄弟的利益可以做任何事情。而庞清云则有更加专业的思想:治军无规则招败;军队一定以民为基础。于是在处理军队与民、官的关系上他们存在很大分歧。但关键是他们也没有就此及时沟通取得共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组织学习的问题。
这些过程中姜午阳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一直充当着中间角色。在我们的组织里姜午阳式的人物也是宝贝,尤其遇到文化冲突的时候。姜午阳始终保持着“尽量公正”的立场来进行思考,平衡大哥庞清云和赵二虎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他公开出面支持庞清云的决策,亲自出手执行那些很有困难的决策;另一方面他又凭借赵二虎对自己的信任和旧谊进行协调。直到有两件事出现他才遇到真正的困惑:第一,他发现庞清云与“赵二虎的女人”有染;第二,他发现庞清云除掉了赵二虎,他对庞清云的信任彻底崩溃了。
姜午阳的思想里“朋友妻不能欺”,尽管这只是露水夫妻,但他也以大嫂称呼。这是以关云长为楷模的仪轨。其次就是在对投名状的信念上他是绝不动摇的。这部戏里,姜午阳是一个中国http://www.stonebuy.com文化里的典型君子。但在他的思想里的局限也表现出来了:那就是他认为庞清云除掉二虎乃由于一个女人。而且为了拯救兄弟感情他还出手杀了那个无辜的可怜见。以他的头脑他看不出这背后的深刻原因。
至此,我们再来思考投名状是什么呢?面对如此深刻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它的制约力不是很脆弱么?但这却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空想。
老子讲过圣人“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说不可解之“约”乃来自本质的固有和外势的必然,而非靠一言两语的承诺。而投名状定然不足以把思想、抱负如此差距的人捆在一起。所以对三兄弟来讲,悲剧来源之一就是对投名状的期望。如果他们能够了解这一点,而更多注重思想的沟通、认识的不断统一,及时把意见分歧透明化,结局就有希望好些。
文化的问题就是如此,这是没有坏人的游戏,但结局经常惨烈。
三兄弟的命运
说起命中注定,其实也并非只有神仙才能了解,只要把握正确视角就可窥其“机”之妙。
自从这三兄弟的军队组织起来进入清军的编制,它就具备了独立于三兄弟个人的意志,它已经不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了得了。赵二虎企图仍然对军队行使原来的控制,他对军队的使命看法仍然没有改变,这就注定了“他”与“队伍”的裂解,形象地说就是:他自身的想法、定位使他自己与队伍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军队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除非他另拉一些兄弟离开,但这又违背了投名状的承诺。
军队存在于清军的编制之下,必然受到来自朝廷的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军队的使命,上级的挟制,同僚之间的明争暗斗,还有派系的问题。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但二虎还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在新的复杂形势之下,二虎的特立独行、我行我素都会给庞清云带来巨大困难。
庞清云对军队的理解也存在问题,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支起步于兄弟的民间团练,他们有自己业已形成的旧习,他们有与赵二虎、姜午阳乡里乡亲、患难与共的关系。
庞清云把这只队完全当成了职业化的队伍进行管理,忽视了它的历史文化事实,高估了权威的作用。这个矛盾导致了处理强奸民女事件的冲突,这个冲突是深刻的,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从此彼此怨恨的出现、生长。“和大怨,必有余怨。”这构成了后来彼此关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个矛盾还导致了二虎私自决定发放军饷的行为致使庞清云在朝廷方面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