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锡忠,四川省根雕奇石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虽然收集奇石时间不长,但在奇石收藏和赏石理论等方面收获颇丰,这得益于他对奇石艺术的不懈追求,写有《觅石无悔伴春秋》、《浅谈雅石与底座》等文章。所收藏的佳石有三方被山东淄博赏石文化社出版的《中华古今奇石大观》所录用。
与奇石结缘始于十年前,那时我喜欢盆景艺术,为了制作盆景,常常到沟渠河边捡沙积石作盆景假山之用,后来偶然拾得几块上面分别有人物、虾和大象的图案石,特别是那块取名《归途》的奇石(15×ll×7cm),画面是一头大象,它身躯高大,四肢粗壮,耳大如蒲,鼻长如钩,图案清晰,比例恰当,神态自然,更让人叫绝的是它的眼睛竟是一天然小孔,而且位置恰到好处,使这只大象更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我惊叹妙笔天成的同时,也被奇石艺术的精妙与神奇所吸引,从此我开始步入了奇石收藏的行列。中国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网-外贸助手-stonebuy.com
时逢成都开展府南河整治工程,沿河打沙淘河所堆积在两岸的河卵石为我提供了收集奇石的机会和场所,我常常利用周末等节假日往返于府南河两岸,有时还冒雨前往,但由于那时的我对奇石艺术的知识知之较少,因此只注重收集图案石,致使不少好石与我失之交臂。
后来,我有幸认识了四川省根雕奇石协会副秘书长袁卓林、谭勇两位老师,不久袁老师又介绍我认识了该协会秘书长张祖源老师,他们热情地为我介绍一些赏石的基本知识,对我收集的奇石给予了肯定,对配座方面的不足也提出了中恳的意见。三位老师丰富的藏石知识和鉴赏水平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感谢他们,特别是张祖源老师,他借给我不少有关奇石艺术方面的报刊、杂志,其中包括台湾藏石大家的藏石专集和理论书籍,通过对这些书籍和理论的学习,我茅塞顿开,不仅初步了解到奇石的石质、石种和奇石的分类,还掌握了赏石的一些基本理论,为我收集奇石开阔了视野、扩大了范围。到目前为止,我所收集的奇石种类不但有图案石、象形石、抽象石、禅石、还有景观石等,这些雅石大都是我在府南河边捡来的,其中也不乏上品。此外,经过不断地学习,我在给奇石的命名、养护、配座、以及底座制作的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回顾起来,感触有二:
一、艺海无涯,学无止境
奇石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自然美、惟一美、神韵美的特征傲立于我国艺术百花园之中,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所推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几年来,随着石文化的兴起,收藏奇石的爱好者己遍及我国大江南北,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藏石、赏石不再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专利。 不过,藏石和赏石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行为,一个奇石爱好者,他对奇石的收藏和鉴赏,离不开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对生活的观察。我曾在府河边捡到一个红色的象形石,酷似鹦鹉的头(13×17×lOcm),它的眼睛是由一个钱币大小的浅黄色圆圈以及中间一个小指尖大的天然孔组成,而且位置恰到好处,再看那嘴,那神态,真是惟妙惟肖,这么漂亮的一块美石,那么醒目地躺在府河边的一石堆旁,居然无人问津,况且这石堆几天前我还光顾过的,很显然,这是被不识“宝”的人所丢弃的。象这样轻易捡到的“宝贝”我就有好几个。所以我认为,要想收集到好的石头,提高自己藏石的品位,首先,要学习掌握奇石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赏石的有关理论。其次,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特别是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美学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基础,即使一块好石头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或因“看不懂”而弃之。再次,就是要多看、多借鉴别人的收藏,多与石友学习、交流,集百家之长于一身,这样你自己的藏石经验和赏石水平才会不断得以提升。
二、平和的赏石心态中国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网-外贸助手-stonebuy.com
当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如何才能缓解这种压力,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收藏奇石的热潮,不少人纷纷加入该行列,捡石、赏石已成为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藏石界有这么一句话,叫“拳石纳百川”,雅石就如同大自然的缩影,人们从这些石头中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体会人身种种境遇,使身心累积雅气,不受世俗所左右。所以,赏石是一项高雅的艺术行为,它讲求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平和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身先养心”如果闲暇之日能邀上几个石友去山野、河边,一边领略大自然迤俪的风光,一边寻觅美石,或在饭后茶余,欣赏、把玩一下自己所藏之石,释放一下心境,求得一份雅趣,于身于心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何乐而不为昵。
奇石主要是指一种天然形成而未经人工雕琢的石头,它历经千年风雨的琢磨,承受日月精华的锤炼,才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种天然艺术,因此,它既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有经济价值。近几年来,市面上不时传出某某地方某某人的一方石头又卖出了以万为单位的好价钱云云。 黄金有价石无价,当然,好的石头,确实能卖出好的价钱,也是物有所值,无可厚非。成都地处岷江下游,所产的大多是青、灰二色的河卵石,就其石质,石色,虽然无法与广西的大化石、贵州的马场石、安徽的灵壁石、新疆、内蒙的玛瑙石等名石相媲美,经济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客观地讲,成都的奇石也并非一无是处,成都地处岷江下游,上游的石块经过河水的冲刷、搬运,以及沿途石头间的碰撞、磨檫,石头的尺寸大都较小,因而显得娇小玲珑,很适合手中把玩,或家中陈设。另外,其图案石、象形石、禅石在“形”、“纹”和“神韵”等方面也不乏上品和精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不过我想,大多数奇石爱好者,他们捡石、藏石、赏石不一定在乎其经济价值,而大都是出于一种兴趣爱好、一种精神寄托,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正因如此,成都的奇石爱好者们才会乐此不疲地出现在山野、河边,不管天晴下雨。记得台湾一藏石名家曾这么说过“应当以平常的心态去看雅石,以自己的观点去欣赏雅石,不必受别人的影响。”“玩赏雅石,不在乎你看出它象什么,象微什么,而是希望能由雅石上体现出人生的道理,寻找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所以,我更注重奇石的自我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去攀比,也不自卑,而是以“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赏石心态,去捡石、赏石,去领略、感悟其中的愉悦和那份闲适,所以,尽管我为觅石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却始终是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