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光滑花岗岩打磨粗糙以防滑,把碎裂的石板换上新式样的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短短时间里,郑州市金水路人行道进行了两项“整治手术”。但令人尴尬的是,修复后的路面虽然更实用了,但却成了一个“大花脸”。业内人士解释说,这都是高档花岗岩铺上人行道留下的“后遗症”。
尴尬:路面打了醒目的“补丁”
昨日下午,记者在金水路紫荆山路段的人行道上看到,几名工人正用钎子将碎裂的花岗岩板撬掉,铺上水泥层,再铺上崭新的石板。但新铺的石板均带粗线条的防滑纹理,与原来光滑的花岗岩相比,不仅式样不一,颜色也有差别,远远望去,路面如同打了一块块醒目的补丁。
而在附近的人行道上下坡处,原花岗岩石板光滑精致的表面不见了,露出了粗糙的麻色石质。
记者从郑州市市政部门了解到,此次拟修复金水路1000余平方米的破损路面,但因为原花岗岩厂家已停产,市面上也买不到相同石板,只能用近似的花岗岩石板代替,所以会产生一些“色差”。此外采用“烧毛”工艺对5000多平方米人行道上下坡作了再加工,使花岗岩变得粗糙防滑,因此外观效果也不如原来的花岗岩。
原因:漂亮的花岗岩不实用
2000年前后,郑州市综合整治指挥部率先在金水路(未来路至文化路段)人行道上,铺上了每平方米造价在百元以上的花岗岩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漂亮光滑的金水路人行道一度是郑州人的骄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岗岩人行道的“后遗症”也逐渐出现了。
许多市民反映,光滑的金水路人行道很容易摔跟头,尤其是雨雪天气,行人和骑自行车滑倒的现象会频繁发生。对此市政部门采取了在花岗岩上“烧毛”的方法,使道路粗糙防滑。但一些市民认为,与其现在要花钱把高档的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打磨粗糙,还不如当初直接购买更便宜实用的粗石板。
华丽的花岗岩还很容易损坏。昨日,记者从金水路紫荆山路往西一路观察发现,不到500米的路上竟有300多块带裂痕的花岗岩石板,一些商店或酒店门前,则把花岗岩人行道当成了停车场。在金水路与经七路交叉口附近某酒店门前,一辆吉普车大摇大摆地开上了人行道,已经松动的花岗岩道板顿时“哗啦”响成一片。
专业人士介绍,花岗岩一般铺在广场上,铺在人行道上的很少。因为这些花岗岩石材http://www.stonebuy.com/道板和混凝土道板一样,抗不了车辆碾轧,长期车轧可使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松动变形,甚至轧断。加上金水路上,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合二为一,花岗岩损坏得就更厉害了。市政养护部门表示,这种高档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损坏后很难找到原样道板,因此很难再恢复原样。
建议:慎用高档石材http://www.stonebuy.com/铺路
郑州市能不能采用花岗岩石材http://www.stonebuy.com/做人行道?对此,有过美国留学经历的市民李先生表示,在美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人行道一般都是采用沥青和地砖材料,贵重的石材http://www.stonebuy.com/一般只用在广场等地,很少看到有用在人行道上的,郑州现在生活水平并不高,大量使用石材http://www.stonebuy.com/铺设人行道显得太奢侈了,加上花岗岩太光滑,并不适宜用在人车混行的人行道上。
市直某机关退休的李大爷说,现在全国都在提倡创建节约型社会,要求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花岗岩石材http://www.stonebuy.com/是难得的矿产资源,应该考虑用成本低廉容易养护的材料替代,比如现在流行的彩色荷兰砖更便宜也更实用,一样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省十届人大代表金美珍女士指出,城市管理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程,要综合考虑到美观、实用等因素作出长远的规划。就像前几年郑州街头绿化,为了漂亮换上生长缓慢的名贵树种,结果绿化效果不好又被迫换回乡土树种,这是个惨痛的教训。改造人行道也一样,注重形象更要兼顾实用性,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管理,让“机动车不能上人行道”等法规落到实处。
编者手记
城市管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一不小心就会“后悔”。笔者看着这些漂亮的花岗岩被“破坏”,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因为人行道铺花岗岩,下雪天太滑,行人摔伤的新闻不少,不仅郑州有,其他城市也有。可以说,这几年每到下雪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也有换掉花岗岩的呼吁。面对市民的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滑”,说明有关部门还是很重视市民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有错就改的勇气值得鼓励。谁不会犯错?关键是犯错后能积极改正。而有少数部门是缺乏这种勇气的。有些问题,市民年年呼吁,可就是得不到有关部门的答复,更不用说具体的整改措施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问题都是新的。面对新问题,采取的一些措施过几年难免会过时,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勇于改变,以人为本,把市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鉴于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部门能重视起市民的呼吁,把市民的小事当大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