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石材市场方兴未艾 政府非...

石材家具保养需要注意什么?

茶玉桌子与背景墙

展会信息
新闻中心| 展会讯息| 石材百科| 石材双译| 建材市场| 石材术语| 石材协会| 报刊书籍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展会信息 > 展会知识 > 正文

德国展会对侵权说不

[ 发布日期:2005/5/17 12:39:39 ] 浏览人数: 719
        在1月底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文具展上传来信息:德国已经加大在展会中对侵犯欧盟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打击力度和速度。数家中国参展厂商的展品被清场或处以重罚,其中不乏国内著名公司。

       德国在展会中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是全球闻名的。这主要是为了净化展览环境更是为了保护欧洲特别是本国的工商业。但此次“严打”却有如下特点:

一、提前筹备。以往都是展会开幕后才开始清查,但因为一般展会不过三四天时间,待到收集好侵权证据后再处罚往往为时已晚。甚至仿冒者在展会上已经签出大额定单。现在德方则在开幕前一个月即着手核查参展名单,注意是否有列入黑名单的公司参展,先期打响前哨战。

二、“速判速决”。以前遇到侵权案件往往先行警告,然后要求侵权单位在展期不要再展侵权商品即可。但个别侵权单位往往置若罔闻,打起“游击战”,外方不得不反复“清剿”。同时侵权单位也会请律师为自己申诉。具体进入诉讼则因为程序时间长,往往要在展会结束后才进行。可那时侵权单位己回国,又往往不再应诉,这使得原告诉讼成为昨日黄花,失去起诉意义,反而倒要搭上不少律师费。这一次法院判决则注重高效,只要提交的具体侵权证据确凿,法院在2天内即可单方判决。并赶在展会期间内下达判决书。

        其具体执行过程为:在开幕前即查询重点国家和地区及厂商,提前布置准备。展会开幕前一天,展品刚陈列便布置便衣取证,甚至提前扮作买家谈判,并拍照、索取样品、询问价格和生产规模。取证结束立即向法院提交证据,并往往在次日下达判决书。这就是为什么以前展览开幕头一天往往出现纠纷,而这次是次日后稍晚才开始出现纠纷的原因。检察院拿到判决后立即奔赴展馆向侵权单位出示德文判决书并要求该单位当场签字承认,并课以重罚,一般为七千到二万欧元作为律师费。并要求当场交纳现金。认罚签字者则没收侵权商品,但非侵权展品尚可继续展出。否则当即查封所有展品和录相留据,并可能还会受到因抗拒法院执行判决的指控。所以被控侵权的单位根本没有时间申诉辩解,即使请来律师也无能为力,因为法院判决已做出。要申诉只能在今后提出二审。但届时因展会已经结束,侵权被控当事人已回国,他们往往担心支付高额律师费而作罢,这等于放弃了申诉,承认了自己侵权。最后是新老账一起算。即使本届展品没有侵权,但是如有以前侵权记录,这次正好抓个正着儿。当心闪光灯面对新形势,首先参展单位要自律,坚决不带侵权产品,不要有侥幸心理,也不要带无把握、来路不明的产品。

       第二要有法律保护意识。自己设计的产品如在欧盟未注册,即使在国内注册也在欧洲受不到保护。如被别人抢先注册,也会被视为侵权。

       第三要注意自己竞争对手的动向,在现场特别应该辨别来客是买家还是侦探。未经许可不应让陌生人对自己的展品拍照,也不要随意送生人样品。因为在德国展会上严禁未经本生产单位同意而私下拍照。这次“严打”也非完全针对大陆厂家。在现场即看到一家台商贴出了英文告示:“本展品德国已注册。注册号码为----”。当然这道“护身符”是否真的可“防鬼”,只有他自己晓得。躲避不是办法建议国内展览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内法律专家研究以上新情况。

       首先应教育参展商自律,并研究国外“严打” 最新动态。我方以前采取的一些防范及应对措施在德方新办法下基本失去作用。比如:以前只是要求展商自律,但没有具体处罚措施,同时缺乏技术咨询。不少展商对自己加工代理或研发的产品心里无数,遇到诉讼自然底气不足。同时组团单位以前一直告诫展商遇到纠纷时不要签任何文件,采用的是“躲”的办法。现在看来也不再适应新情况,因为现场也出现过展商收到外方侵权警告信,云查出该展位某展品侵权,要求赔礼道歉,并撤出该展品展出,否则将处以罚款等。但被控侵权单位因为被嘱告不要签署任何文件,同时也确实看不懂德文的法律文书,往往拒之不理,现在看来这样往往正中对方下怀,对方可以马上进入单方面审判程序,达到将你清除出展馆并刻以重罚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法院已做出判决,要“翻案”往往极难,造成参展企业今后将有可能失去进入整个欧盟市场的机会。以法制法所以,国内组团单位和法律专家应着手对以上展会的新动态做出研究,除了告诫国内参展厂家自律外,更应在法律角度上保护那些无辜的以及即使有了侵权行为也应受到公正待遇的展商。特别是针对一些具体法律问题提供建议。如外方利用国内人不懂当地语言的特点,仅出示当地语言的判决文件是否公正;外方单方面立即判决完全不给另一方任何辩解的时间是否符合当地法律规定;个别国外便衣为取证采取偷拍、甚至偷拿展品作为证据是否合法;以及今后国内产品如何在欧盟注册以杜绝国内产品技术被侵权现象的发生;防止个别外方竞争对手抢先注册却反告国内公司等问题的出现。

《Stonetech》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百石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