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向“绿”而生,生活向“美”而行。山东日照市以“绿”起笔,科技赋能,将生态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综合推进资源循环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格局。
低碳生活
记者来到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看到校园里绿树成荫。“我们整治校内河道,使用了‘雨水收集存储’设施,将雨水收集过滤后用于绿化灌溉。还通过校园一卡通对能源和资源进行管理,将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等无废理念融入校园。”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处副处长莫正根说,学生公寓区利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技术产生的热水用于学生洗澡,这些零碳校园场景的使用,成为“无废校园”建设的亮点。
近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碳惠日照·零碳校园”场景,提出了建设零碳校园的系列举措。学校还安装分类垃圾箱倡导师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安装小绿回收箱,方便学生旧书、旧衣服等废旧物品回收。学生通过回收物品能够换取碳积分,还能通过自主称重获得收入。
通过“无废村庄”建设,日照市打通了“无废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将绿色低碳的“无废触角”延伸至乡村。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变废为宝,分类不可少”。如今,“无废”理念已经深植日照市东港区居民的心中。
干净整洁的村居、连绵成片的光伏,昔日“脏乱差”,今日“绿富美”。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聚焦“绿色低碳乡村”与“无废村庄”建设,绘就乡村振兴亮丽底色。
为加速推进绿色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小草坡村陆续实施雨污分流、魅力庭院、垃圾分类等举措,其中,农村易腐垃圾处理入选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通过创新污水处理方式,小草坡村探索研究厌氧池+稳定塘+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小草坡村每日可处理污水量达40吨,处理率接近100%,处理后的污水可实现还田再利用。建立易腐垃圾处理站,产出物经筛分后运至田头进一步腐熟,产出的土杂肥用于蔬菜水果种植。
绿色转型让小草坡村摘得山东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近年来,围绕建设“无废城市”目标,日照市相继印发《日照市“无废细胞”建设评估标准》《日照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日照市“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方案》等文件,从组织制度、环境管控、固废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减污降碳、科普教育、推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宣传无废理念等方面精准发力。
近日,日照市公布首批“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随着首批28个“无废细胞”的激活,日照正逐步打通绿色生活发展“大循环”,向“无废城市”目标稳步迈进。
碳惠日照
在日照市教授花园小区的“纸壳侠”垃圾投放点,小区居民正在回收柜前根据提示投放垃圾并领取奖品。“纸壳侠”绿色回收体系通过有偿回收,聚废为“宝”,吸引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其中。
“我们通过建设‘前端回收网络—中端清运网络—后端绿色分拣加工’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实现‘绿色回收+低碳环保’的目标。前端回收网络体系以‘线上+线下’组合拳的方式,实现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和全面覆盖。目前,前端上门回收业务已覆盖23个省、189个区域,平台日回收量达800吨。”山东纸壳侠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员工陈琦说。
在日照银河公园西侧嘉祥路旁,印有“全民低碳·乐享普惠”的“小绿回收”绿色柜体分外引人注目。
从“纸壳侠”到“小绿回收”再到碳普惠平台创建,一帧帧画面共同绘就“碳惠日照”引领城市绿色低碳新风尚的生动场景。
吃干榨尽
“之前,制浆厂处理固废的方式是焚烧和填埋,虽然也符合当前环保排放要求,但从长远来看,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解’。这个绿泥、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木片下脚料10余万吨,绿泥、污泥6万余吨,产出16.5万吨纱管纸,每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4.95亿元、税收约5000万元,可为2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日照市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钱俊雷说。
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制浆、造纸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其与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联手合作的“年6万吨亚太森博绿泥、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于今年10月底开机投产。该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内领先、木浆造纸行业唯一,也是日照市“无废城市”建设中“无废工厂”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是日照最大的优势,“水上运动之都”“北方绿茶之乡”“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如今,一张张城市名片、一个个荣誉奖项,让这座镶嵌在齐鲁“仙境海岸”滨海旅游带上的城市,跑出绿色崛起“加速度”。
来源: 经济日报 王金虎 责任编辑:林华黎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