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到达地处漳州市东北部的长泰区林墩办事处,只见周边青山如黛,树树苍翠。
“生态恢复了,林墩的好景色回来了。”林溪村村民陈建宏经营着一家名为“山水畔”的民宿,民宿里处处可见昔日“石头村”的影子:以前开矿采山的锯石片被改造成大门的装饰,石板材废料变成了一级级石阶……细节之处见证着林墩的转型之路。
从“卖石头”到“卖生态”,让好生态迈向好生活,长泰点绿成金,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新路子。
资源依赖之困
林墩办事处,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近两万人。吴田山矗立于林墩南部,因其丰富的矿石资源,成为林墩人的“聚宝盆”。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不少林墩人陆续登山采矿,将矿石运往山下加工成石板材,售卖至全国各地,并
出口http://en.stonebuy.com/欧美、日本等地区。
这种发展之困,长泰区银塘办事处白石社区也经历过。因为地处山区,坑垄田占全村土地五成,不好耕作。依靠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全村200多户村民走上养殖之路,仅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处,生猪存栏5700多头,鸭存栏2.4万羽。“无限制地扩张,占用水塘养猪养鱼,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村民叫苦不迭。”白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戴建德说。
先于林墩办事处4年,白石社区开始在乡村游上初窥门径。2016年4月,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落地,将原先作为养殖场的地块转型为观光苗木基地。2018年2月,基地又进一步引入智慧农业(3.310, -0.02, -0.60%)大棚、休闲娱乐设施等,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
整治环境走新路
“破”之后如何“立”,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缘此,林墩找到了破题之法——串联一、二、三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把环境整治好,才能让林墩人长久地吃上‘生态饭’。”汪志彬说,办事处制定了拆干净、整清楚、引项目的产业转型“三步走”计划,随即对全域20公里的河道、水系、周边环境等实施9个水环境整治项目综合整治,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原先的劣Ⅴ类水质提升至Ⅱ类,水质常年稳定达标。
目前,林墩已经策划生成了一二三产项目100个。昔日靠“卖石头”发家的林墩,现在靠着“卖风景”致富,成效初显:2019年到2022年,来到林墩的游客从2万人次到80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950元提升至26993元。
在白石社区,当地全面拆除了畜禽养殖场、裸房和空心房,改造成园林景观和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尝试发展“农业+旅游、研学、康养”新业态,向综合型度假区目标进军。
好风景换好“钱”景
吃上了“生态饭”,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村民换了一种活法。
在半月山马术俱乐部不远处,狮山健康谷、山水畔国际亲子乐园、温泉小镇等旅游业态一应俱全。“2021年,林墩提出了‘乐动林墩,康养小镇’的品牌理念,文旅康养、运动休闲、农旅观光、闽台文化等齐头并进,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赖其明说。
大至林墩办事处一地,小至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域,融合成了最大的亮点。在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唐炳昆看来,“特色”和“融合”是产业园保持顶流的不二法宝,每年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
“我们这有四大产业,分别是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康养、特色文化,四大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如特色农业中的大跨度鸟巢温室,运用AI大数据技术,自动配给农作物相应的营养液和环境;这里同时也是旅游的载体,浓缩了美国生物圈二号等,它的独特设计是最大卖点。”唐炳昆说,当地1200多亩的中医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了2250种中草药,与旅游核心板块结合,中医康养板块得以孕育而生。
依靠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溢出效应,一个更大范围的融合板块正在谋划。银塘办事处党委书记杨碧成介绍说,依托产业园的先进种植技术,白石社区还将联合高校、台湾农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
福建http://www.zongyi.com.cn/省乡建乡创活动,拓展“农业+研学”新功能;培育公石松等中草药种植业,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附加值高的中草药,打造更大范围的“农业+康养”业态,预计年产值可超1000万元。
林墩与白石的蝶变,正是长泰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缩影。近年来,长泰做足“生态+”文章,在“生态+农业”上,打造了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精品休闲农业;在“生态+旅游”上,打造了“三山一庙一漂流”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和线路。去年全区旅游总收入35.12亿元。
“绿色是长泰最鲜明的发展底色,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积极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长泰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2.850, 0.00, 0.00%)。”长泰区委书记胡滨说。
记者手记
融合蕴藏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 赵锦飞 杨凌怡 赵文娟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难点在于如何转、转得好。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发展乡村产业,同质化、低层次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昙花一现,有的地方不温不火,叫好却不叫座。
长泰林墩办事处和白石社区“生态+”文章之所以能够做大,最大启示在于“融合”二字。农、文、旅、康养等融合发展,产业相得益彰,带动乡村集约化发展。首先,融合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农业场馆设计,还是中草药种植品类,谋事之初就锚定融合目标,产业协同,互为补充;其次,多产业融合,打通一二三产,通过整合要素,开发新业态;此外,多业态融合,农事体验、康养保健、休闲度假、亲子团聚等业态融合无间,适应消费需求品质化、个性化的升级趋势,让各类游客皆有乐地。
长泰的探索实践说明,融合蕴藏着无限可能。这种多产业、多业态的融合,对发挥生态优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