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广东等6省份和2家央企公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至此,第二轮第四批和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在这8份“问题清单”中,多地都出现生态修复不及时、整改不到位、做表面文章,甚至于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河道清淤敷衍应对 销号不到半年水体返黑返臭
在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中,一些地方对群众投诉重视不够、处置不力,漠视群众利益,对整改工作失管失察等现象被曝光。
如黑龙江哈尔滨市何家沟、松浦支渠2018年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认定为黑臭水体,但由于工作不实、措施不力,销号不到半年即返黑返臭,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松花江。
“督办整改做表面文章,河道清淤敷衍应对,上游河道沉积大量底泥;设置临时围堰,水质急剧恶化,水体黑臭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理。”通报中提到。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吉林长春。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长春市绿园区违法填埋混有大量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
2018年11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吉林省期间,督察组向长春市交办关于反映此问题的群众信访举报,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和农安县政府在调查核实过程中不严不实,敷衍应付。绿园区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缺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执法违法,弄虚作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再例如广东中山市,先后36次被省政府等发函提醒、通报或约谈。截至2021年8月,全市污水收集管网缺口达1575公里,大量污水未收集处理直排入河,内河涌污染严重。
根据调查情况,9名责任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时任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矿山修复资金长期闲置 生态修复“交白卷”
在矿山开发与修复上,无序开采、监管缺位、生态修复严重滞后等问题再次被提及。
保护不力 黄河河道遍布建筑垃圾、采矿废石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中,保护自然资源不力、破坏生态环境等情况依然突出。
在黑龙江,
中国http://www.stonebuy.com龙江森工集团(原省森工总局)下属沾河公司(原沾河林业局)管理区,自2016年以来毁林种参1.6万余亩(含五大连池山口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29亩),违法违规出租森林防火隔离带种植人参1.1万余亩,保护职责履行不力,生态破坏严重。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种参问题不管不问,监管缺失,致使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陕西,2013年8月以来,韩城市阳山庄选矿厂、下峪口村等向黄河河道违法倾倒采矿废石、建筑垃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长期乱堆乱建,距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边界最近处仅300余米,严重威胁保护区生态功能。
通报中提到,2013年至2018年,国家有关部门7次向韩城市相关部门致函10件,要求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恢复河道原貌,但韩城市一直未依法履行属地责任,没有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致使相关问题始终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