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1/3/11 16:18:34 ] 浏览人数: 1603
3月8日,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曹卫星在发言中建议,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升各类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矿业开发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对矿业用地进行生态修复,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有数据显示,我国矿业废弃地待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地面积约3930万亩,自2012 年国家开展矿业废弃地复垦试点工作开始,总下达复垦修复比例不到2%,已复垦实施验收率不到40%,矿业废弃地复垦工作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曹卫星表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虽多,但适宜高强度开发利用的较为有限,且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当前,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国土地复垦率不足4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水平。
曹卫星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土地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力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曹卫星建议,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统筹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省域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3,推动形成科学有序、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曹卫星强调,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提高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水流域与湿地、退化与污染土地、盐碱地等领域的规模化综合治理。
此外,曹卫星还建议,加快智慧国土平台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统一基础地理信息为依托,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本底,构建国土资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一张图”,并融合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建立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平台;发展“规、批、供、用、修、查、登”全流程数字化国土管护新体系,推进自然资源治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