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而获历来是个贬义词,实质上我们在反对鸡鸣狗盗等不轨行为的同时,却疏忽了人类开发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人类摆脱不痛快不自由的苦力劳动,而实行高效全自动化生产,造就全体共同不劳而获。而且不劳而获属虚物质范畴,是自由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不劳而获有正负二个作用。不劳而获欲望的正功能是高级载体之整体欲望发散,如全人类不断创新而应用新科学新工具取得科技生产力之高效用,称之为善意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负作用是高级载体内部的部分低级载体之欲望发散,与社会发展方向不完全一致,而是少数人凭借财力、武力、权力对其它多数人进行“三力”剥削和盗骗,致生产体系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受阻,价值取向误入歧途。这种负作用引起的不正当竞争往往使少数个体暂时暴富而社会反而停滞发展甚至倒退,称之为恶意不劳而获。
按照广义不劳而获的正反作用,下面概括出四个方面的表现。①通过提高科技生产力水平,放大人类劳动转化资源能力,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②按照生存公有规律,建立共生存社会保障体系,救助老少病弱残和遭遇天灾人祸者;③虚物质发散恶性决定了剥削、盗骗的存在;④人类因能力所限导致的机会主义。其中前二点是不劳而获的正作用表现,而后二点是负作用表现。
《五构素物体论》之图6中已反映出不劳而获的四大类型,即“剥削、盗骗、救助、机会”,其中 “机会”这个东西会引导众人去寻寻觅觅。正确的引导可有利于社会宏观经济调整,如有奖福利募捐可吸收个体生存金以上部分用于社会生存或救济。而救助是针对缺乏生存能力的单元来说的,必须通过生存公有来解决。机会与救助主要是高级载体给予少数低级载体的特殊恩惠,不强调责权利统一,却要求受惠人有责权感和关心社会的美德良心。剥削和盗骗则是恶意不劳而获的主要内容,是消费体系实现的非常捷径,必须建立在生产体系的基础上或借助阴流子手段等完成了物质生产制造后才能发生作用。剥削与盗骗是普遍存在的,集中表现为按才分工、按生产要素取酬之外的其它价值取向下所得,具违反生产原则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甚或掠夺性。尤为可恶的是,它对生产体系有着严重阻挠和破坏性,必须通过责权利统一机制和完整的法制来严加限制打击。也只有实现责权利统一竞争机制,坚持按才分工按劳取酬价值取向,才能出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局面,抑制恶意不劳而获及负面效应。
不劳而获分为公体(生物圈)内、外二种,对内共生存对外齐出力的不劳而获是理想的;于内剥削、盗骗的对外毫无作为的不劳而获是好逸恶劳的丑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