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巍峨、层峦叠翠的山东蒙山,古称东蒙、东山及"岱宗之亚",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它绵亘 75公里,峰峦逶迤起伏,谷壑纵横幽深,山间丹崖峭削,林木千层万叠,云海松涛,瀑鸣泉飞,自然风光秀丽壮美。素有"中国http://www.stonebuy.com奇石之乡"和"全国石文化事业先进县"美誉的费县,就在这蒙山的中心腹地。
走进沂蒙美石苑
享有旅游观光胜地之名的山东费县,不仅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自古是"圣人化衍之邦,贤人钟毓之地",是一片革命的红色热土,而且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名贵美石得天独厚,奇石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众多奇峰峡谷、河间山溪,形成丁千奇百怪的美妙奇石,到处镶嵌着天造地设、状似万物的天然奇观巨石,珍稀名贵观赏石、砚石品种繁多。已发现者有造型石、画面石、纹彩石、矿物晶体石、动植物化石等多种类型,30多个品种。如风韵醉人的天景石,流金溢彩的金星石,珍稀神奇的三叶虫化石,雄奇壮美的园林石,古朴苍秀的龟纹石,玲珑奇巧的形象石,天然美妙的徐公石,以颜真卿命名的鲁公石;还有蒙山卵石、千层石、斧劈石、花岗石、石英石、玛瑙石、上水石、水晶石、竹叶石、竹节石、雪花石、松花石、紫金石、纹彩石、水纹石、木化石、芦管石、钟乳石、鸡骨石、砂积石、方解石、姜石、碧玉、墨玉,以及动植物化石等等,可谓名石荟萃,美不胜收。
走进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的费县这个天然奇石苑,到处皆可看到众多鬼斧神工、如梦如幻的奇异美石;随意到奇石街、美石馆里走走看看,各种名贵奇石,更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琳琅满目。而在这奇石大干世界里,被中外名人、赏石家誉为神州瑰宝、中华珍品者,当首选名扬天下、深受青睐的费县八大名石。这些奇石,有的是历史悠久的名贵石种,也有的是全国稀有的新品名石。它们都以其奇异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优良的质地、神奇的风韵,博得了人民群众的深切喜爱。
名石荟萃竞争艳
沂蒙山上好风光,风景这边独好。奇石之乡费县,名石出众,特色鲜明,珍品荟萃,百花盛开,群芳争艳,绚丽多彩。这里仅从百花丛中摘出几枝石花奇葩,带着山野泥土的质朴醇香,倾情详实地奉献读者朋友。
天景石风韵醉人
进入费县山城,你会被众多奇石馆、宝石斋里琳琅满目的天景石所吸引所陶醉。正如从北京来的一位名家、教授在此观赏天景石后拍案叫绝,当即写下的诗句:
踏破铁鞋无处观,
终生追求忽显现。
今日拜倒石头前,
还笑米芾未曾见。
这里大大小小的天景石,晶莹苍翠,古朴典雅,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巍峨名岳,崇山峻峰,云海松涛,层峦叠翠;有旭日东升,红日高照,月明故乡,日月同辉;有江河湖海,烟波浩渺,峡谷奇观,飞瀑流泉;有龙飞风舞,乌龙戏珠,丹风朝阳,天马行空;有雨后初霁,乌云翻滚,惊涛骇浪,冰山晶莹;有林海雪原,红梅瑞雪,枯木逢春,繁花似锦;有江南春雨,沂蒙春色,秋江独钓,层林尽染;有小桥流水,田园村舍,山里人家,楼台亭阁;有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有飞禽走兽,花木鱼虫等等,神奇美妙,栩栩如生,争艳斗奇,不胜枚举。浑然天成的石上美景,画面清晰,生动逼真,艺术高超,引人人胜。一石一幅画,一石一首诗,一石一支歌,一石一故事。赏石人惊叹曰:天景石,天赐之宝,中华一绝,不愧为高品位高价值的天然艺术珍品!在这天景石世界里邀游,观之赏心悦目,赏之心旷神怡,思之灵感触发,品之如醉如痴。
天景石素以质、形、色、纹、韵皆美而著称。其石质,坚实细腻,温润光滑,晶莹惕透,古朴典雅。其造型,千姿百态,景色奇特,惟妙惟肖,精美动人。其色泽,以棕黄(古绢黄)和天蓝色为基调,辅以红、黄、黑、蓝、白、绿、灰、褐等色,色彩鲜艳,绘图巧妙,自然和谐,古色古香。其纹理,自然天成,丰富多彩,线条生动,疏密有致,清晰美观,层次分明。其气韵,蕴含丰厚、意境幽深,千种风情,万般神韵,情趣盎然,回味无穷。特别令人称奇的是,石上天然造化形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等画图,神笔绘制,巧夺天工,含蕴万象,美艺惊人。它集各类绘画品种和高超技艺于石上,或像国画、油画,或像版画、漫画,或像水彩、锦绣等等,可谓"古今名画尽藏其中"。艺术风格上则各具匠心,有的像浓笔重抹的泼墨,有的像精工细描的工笔,有的像鲜明亮丽的水彩,有的像飞笔勾勒的写意;有的写实,有的夸张,有的抽象,有的具体。有人说,一块精品天景石就是一件名家大作。观石如观画,赏石可学艺。它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与美学价值,而又是人工不可替代,妙手无可比拟的。它是天生地造、鬼斧神工的自然美,具有人为的艺术品难以具备的神奇境界,饱含着大自然历史长河中无穷的奥秘。
经地质学家初步考证,天景石属古生代沉积岩中略经变质的微细结构泥灰岩。它生成于数亿年前,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强烈的地质运动,在"自然力"作用下,各种岩石自然风化,解体破碎,同一些动植物与泥沙杂物,被狂风怒水搬运至低洼处沉积下来,一层一层,越积越多,天长日久,胶结成岩,大都被镶嵌在石灰岩层中,受氧化铁和氧化锰物质的浸染,而逐惭形成种种图像景色,成为五彩斑斓、如诗如画的天景石。中国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网-外贸助手-stonebuy.com
这一稀有美石,始发现于1993年春天,在费县芍药山乡天井汪村南山。当时经挖掘磨制,石面上呈现出美丽动人的山水画等景色,联想到"天上美景石中藏"的佳句,联系产地村名,取"天井"之谐音,故名为"天景石"。后经一段时间的采集,产品http://www.stonebuy.com/sample/畅销,深受人们喜爱。1994年10月在北京中国http://www.stonebuy.com美术馆举办的中国http://www.stonebuy.com名砚博览会上首次参展,受到中外名家、收藏家及客商的赞赏和青睐,一鸣惊人,荣获金奖。之后,天景石很快成为费县奇石的龙头产品http://www.stonebuy.com/sample/和齐鲁奇石的佼佼者。近几年费县又有些山村发现并挖掘出此石,加工销售量也随之增大。但由于其储藏量有限,地质情况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加之其观赏、收藏和艺术、经济等价值都很高,而显得更为稀有珍贵。人们赋诗赞美天景石曰:
天然美景石中蕴,
神工妙笔惊古今。
诗情画意尤可爱,
风彩神韵更醉人。
园林石雄奇壮美
闻名遐迩的费县园林石(又称北太湖石),以其奇特的造型、雄壮的气势、秀美的特色、巨大的规模,被专家誉为"在世纪之交中国http://www.stonebuy.com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为国内外所罕见,是山东乃至全国最具有优势的奇石资源。
园林石主产于费县城北钟罗山山系与浚河之间的山岭地带,全县已有10余处乡镇发现此石。它是由四五亿年前寒武纪和奥陶纪石灰岩久经波浪冲击、风化雨淋、地下水溶蚀而成,石体半露于地表或埋于地下。石质坚硬,多为青灰色,也有灰白、白、青、黑、黑青、灰黑、黑白相间等多种。它以雄奇壮美为特色,集"瘦、透、漏、皱、丑"于一身,置具象、抽象、形象、神象为一体,天成地造,鬼斧神工,形神皆备,状似万物。其形体大小、粗细、轻重不同,长短、高低不等。高者十余米,重者数十吨,短者数尺寸,小者数十斤,千姿百态,奇形怪状,姿式各异,自成天趣。有的竖立,有的横卧;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挺拔高耸;有的润滑惕透,有的佝偻扭曲;有的像人像字,有的似禽似兽;有的如景似物,有的如龙似鱼;有的似又不似,给人无穷遐思。费县园林石装点园林景点,更为上乘佳品。将其置入庭院、花园、亭榭廊头、竹前、花后、池边,或独立成景,或聚众叠峦,均成美景,古朴典雅,秀丽自然,情深意浓,灵感传神,富有神韵,使人百看不厌,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近几年出土的《中华巨龙》、《真卿回故里》、《龙生九子》、《狮身人面》、《猛虎下山》、《古塔风韵》、《观音》、《十二生肖》等巨型或大型奇石,堪称中国http://www.stonebuy.com园林石之最,是我国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珍奇国宝,有的已引起举世瞩目,为我中华奇石之珍贵绝品。费县园林石,是继太糊石之后,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稀有珍奇的大型奇石资源,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就发掘利用,曾一度名扬神州,光照四海,被誉为华夏四大名石之一。大文学家白居易就曾对此石作过细致精辟的描述。他赋诗赞美曰:"烟翠之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云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灵穴,苔纹护洞门。云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明代大历三十年,费县藉进士王雅量,官至光禄封正卿,他酷爱故乡园林石,曾在费县朱田镇苑上村修建豪华花园一处,占地10余亩,作为省亲别墅,园内置放了数十块园林石,并刻有铭文,至今尚有留存。清乾隆年间,沂州知府为恭迎皇帝下江南巡视,在距费县城东北5公里的万松山建御书房观山楼一处,亦称万松山皇帝行宫,宫内特意布设了精选的费县园林石。乾隆(弘历)皇帝南巡驻此行宫,对宫内的园林石大为赞赏,即兴赋诗一首,称颂其:"突兀玲珑各斗奇,高低位置雅相宜。尽心用此勤民务,无不忧无贤有司。"至今,万松山行宫园林石,有的仍保存在行宫遗址附近的崮子村村委会院内。
费县园林石,从80年代中期就有开采外运,除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近几年全国各地大型园林、各式公园、广场花苑、开发区和影视拍摄基地等,大都有费县园林石装点其间。北京再现《红楼梦》大观园主要景点怡红院、潇湘馆,北戴河疗养院、荷泽牡丹园等名园,均有费县园林石设置装点。南从昆明、上海、深圳,北至大连、沈阳、长春、合尔滨、大庆等旅游胜地,也都有费县园林石的身影。美国前总统少数民族政策顾问刘传簏先生,慕名从大洋皮岸专程前来费县选购园林石,远渡重洋运回美国,立于夏威夷等地。联合国旅游组织的专家雷德先生到费县观赏了园林石,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观。"
在费县城北荣合庄村附近,有多年就地开发的上万块大型园林石,自然地放置于蒙台公路东西两面山坡及梯田、路旁,成为远近闻名的极其壮美的石林景点。这里既是全国最大的园林石基地,也是一个大型奇石销售市场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FuJian/QuanZhouShi.html,城北乡也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园林石之乡。凡来费县的外商、各级领导人、中外名人及旅游、参观者,几乎无不前往此处观赏,享受大自然之美意,陶冶奇石世界之乐趣。
近几年,费县城南许家崖梨乡和仙人洞景区,建设一处大规模的园林石景点"沂蒙石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项目。它的规划设计,以体现华夏文化和齐鲁文化为主旨,在景观结构上以"文韬""武略"作为两条主线,设有"九龙广场"、"七十二贤"、"好汉歌"、"八卦阵"、"火炬林"、"自题区"等景点,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人工湖","地下迷宫"、"石林山庄"等,与锦山秀水相连,与名胜风景辉映,而又具鲜明特色,形成一处粗犷壮野、秀美雄奇、别具风韵的石林奇观。吸引了中外大批游人前往游览观赏,成为山东"圣人山水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叶虫化石珍稀神奇
三叶虫化石,是五亿七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形成的。因石上虫体状似飞燕,又像蝙蝠,故又名燕子石、蝙蝠石。
三叶虫是古海生无脊椎节肢动物。它的虫体分头、胸、尾三部,因背甲被两条纵沟分为一个中轴叶及两个肋叶而得名。它们多好集群,主要营底栖生活,也有少数营漂浮生活或潜伏在泥沙之中生活。当地壳变动、海陆变迁等大自然发生急剧变化时,它们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而大量的死亡,尸体大量堆积。有些三叶虫尸体与泥沙等杂物结合沉积起来,经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形成灰岩板片状化石。其中有的虫体保持了生命最后一瞬间的完整美好姿态,这就是现今极为少见的三叶虫全虫化石,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看到的是虫体头、尾部化石。三叶虫死后绝大多数在迅速腐烂和风化后无影无踪了,只有极少数幸运的死者才会在多方适宜的条件下变为"石的内涵与物的外形"相统一的化石。由此可见此化石之珍稀可贵。
三叶虫化石的形成,是真正的生命和岩石的绝妙交合。当远古某一急剧变迁的灾难或其它突然的袭击发生之时,它们灵动的身躯突然被"定格"在一瞬间,遂之凝固在沉积岩中,生命钻进了石头,化为永恒的雕像。这其中"缘由"是多么神秘莫测,又多么诱人遐想……但是无论如何也可以说,这古生物化石不仅有古朴自然的外表美,而且有蕴藏历史风云的内在美,它是最伟大最浑厚最自然的艺术,是天成地造的壮丽杰作,是无可比拟的神圣雕塑,是不朽的艺术瑰宝,是大自然在亿万年历史的长河里孕育的神奇宝物。欣赏这种距今五亿多年的古生物生命化石,当感悟沧桑之巨变,赞叹自然之神奇。
三叶虫化石多呈暗绿色,也有浅绿、蜡黄、灰白、桔红、灰褐等色。虫体有红、黄、青、绿、黑、紫、灰、白、桔红、墨绿等不同颜色,可谓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石上虫体亮丽清晰,如雕如塑,形似燕子飞翔,宛如蝙蝠起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古朴典雅,独具天趣,惹人喜爱。其质地细腻,温润如玉,朴实耐用,故为不可多得的观赏名石,也是雕刻制砚及其它艺术品的最佳良材。其石、砚等珍品,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和科研、经济价值。
我国对三叶虫化石的观赏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有不少赏石家、收藏家、雕刻艺术家和文人墨客,对它无限倾爱,寻觅此石观赏、收藏及用以制砚。晋代郭璞注释的《尔雅》中,就曾有蝙蝠石为"识墨"的记载。《说石·石雅》中记载,齐人用此石制砚,亦称之为"识墨砚"。汉墓中有其工艺品出土。清代《西清砚谱》把燕子石列在卷首,称"燕子石古朴典雅,质地温润,扶之如婴肤,叩之如神磐",并记载我国明清用此石制作的砚台,曾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内院,倍受皇上及皇亲贵族的喜爱。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记载,明崇帧年间,邹平名儒张华东公丁丑年三月游泰山,在大汶口河中巧得"蝙蝠石",制成"多蝠砚",还作了一篇有名的《多福砚铭》。其铭曰:"泰山所钟,汶水所浴。坚韧如铁,温润如玉。化而为饵,生生百族。不假雕饰,天然古绿。用以作砚,龙尾继蜀。文字之样,自求多福。"一时间成为佳话,广为传诵。人们纷纷效仿,"多福砚"名噪齐鲁,传扬天下,并成为鲁砚的一个重要品种流传下来。至今山东仍将此作为一项特产向海内外介绍,深受青睐。
费县是我国发现三叶虫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此石主产于费县马庄镇居林山周围。居林山有九个山顶恰似盛开的九朵莲花,故也称"九朵莲花山"。这里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燕子石"的动人故事与神秘传说。此石在费县芍药山、南新庄、朱田、费城镇等乡镇也有发现。解放前,这里就有能工巧匠借石上飞燕或蝙蝠精雕细刻,制作出精美的砚品,名扬神州。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费县重视发掘和继承传统雕刻制砚艺术,开拓创新,变石为宝,新老艺人利用这一天然良材,巧妙构思,因材施艺,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创作出大批精美珍奇的砚台及成套文房诸宝,如砚台、笔架、笔洗、笔筒、镇尺、印章、印泥盒等。燕子砚、蝙蝠砚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已成为鲁砚中的姣姣者。也有的将此石与诗、文、书、画等相融合,通过雕、刻、镶、镂等工艺,精心制成古朴美雅的各式座屏、挂屏、屏风、花瓶、盆景、石架和仿汉画石等插图的各式古瓶、古鼎、青铜器等工艺品。还有的巧借燕、蝠,独具匠心,将其制成客厅、书房、展室等处优美的壁画等装饰品,更显富丽典雅,雍荣华贵。在一方较大的化石或砚石等石艺品上,有的小燕子遥遥相对;有的相依相偎;有的三五成群,展翅高飞;有的独来独往,穿云破雾。一只只小精灵在游戏飞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婀娜多姿,娇媚动人。也有的虫体不全,杂乱交错,支离破碎,却也有其"纹理天成"的美感。此化石集古朴、庄重、高雅、生动于一身,又因其寓意吉祥幸福、富贵如意,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将费县的优秀作品拍成《燕子石雕》科教片在全国放映,并在日本万国博览会上映出,受到各国名家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中央和省市电视台及各级报刊,均对此作过宣传报道。有些精美珍品已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也有的作为国家贵重礼品馈赠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其石砚产品http://www.stonebuy.com/sample/畅销国内外。
金星石流金溢彩
历史上有名的金星石,产于费县刘庄镇岐山峡谷的山溪中。此石由微硅化泥质灰岩构成,石质细腻,温润如玉,刚而不脆,软硬适中,较易雕刻。石为墨黑色,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如核桃、小如豆米、金光灿灿、形状各异的金星,如同熠熠生辉的繁星镶嵌在夜空之中,故名金星石。也有些石上流金溢彩,一片片一条条不规则的金色彩纹在石上潇洒泼墨、自由奔放,或形如人物、山水,或形似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它们金彩纷呈,千姿百态,奇妙动人。用金星石制成的砚台,不仅古朴秀雅、美观大方,而且着手生润,滴水不干,磨墨无声,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损笔,久用不乏,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珍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练习书法,酷爱此砚,称之为"无价之宝",所以又名"琅琊羲之砚"。用金星石制砚起于晋,后被历代书家推崇。唐代大书法家、祖籍费县的颜真卿,对故乡金星石尤为钟爱,在出任平原太守时仍寻得此石制砚,视其为文房珍宝,长久收藏。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金星砚情有独钟,他在其信札中赞美此石曰:"石墨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细致发墨,叩之有金声,制砚上品也。"
费县金星石制作砚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驰名中外,堪称一绝。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改革开放以来,费县相继建立琅琊羲之砚厂等10多处制砚厂家,成立了雕刻艺术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使这一传统石艺后继有人,重放异彩。他们制作的砚品,技艺不断改进,品种不断创新。费县金星砚厂(后名为琅琊羲之砚厂),在厂长、老艺人王全志的热心培育下,人才辈出,新老艺人潜心研艺,博学众长,创作的金星砚品新颖别致,古朴典雅,颇具风韵,令人称奇叫绝。如精雕细刻的二龙戏珠砚、云龙戏水砚、九龙腾飞砚等,把天然金星刻作龙目和宝珠,砚中蛟龙腾空,吞云吐雾,呼风唤雨,呼之欲出,活龙活现,气势磅礴,妙趣横生。雕刻人物故事的金星砚,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群仙献瑞、嫦娥奔月、太白醉酒、寿星采药等,造型奇特,神态各异,情韵幽深,回味无穷。他们创作的自然风光、禽兽花鸟、瓜果鱼虫等砚品,如春声砚、夏荷砚、秋韵砚、冬梅砚、虎啸砚、金风砚、五福砚、金猴砚、金蝉砚等等,将天然砚石的自然形态与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相结合,巧借金星与金彩,雕刻出玲珑剔透、精美秀雅的砚石作品。既展示了人工的巧妙技艺,更突出了金星石的自然美,达到了天人同创、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经过多年制砚实践,传授技艺,费县培养出许多制砚能手,涌现出一些颇有造诣的雕刻艺术家。费县金星砚厂首任厂长、雕刻制砚艺术家王全志,利用自然型金星石制作的云龙砚、金龟砚、金蝉砚、卧牛砚、蛙鸣砚、寿桃砚、葡萄砚等,构思巧妙,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寓意深邃,别有情韵,受到谷牧、舒同等同志的高度赞赏。舒同观赏了王全志的精美作品后,当即为他书写了极为珍贵的墨宝:"王全志同志巧夺天工",并落款署名盖印,以示珍重。舒同还挥毫为费县金星砚厂题名:"琅琊羲之砚厂"。之后,李先念同志曾亲笔题赞:"琅琊名砚,文房之宝,艺术珍品"。赵朴初观赏金星砚后题诗赞美:"琅琊名石特瑰纬,润毫落笔善蓄水,灵奇疑是女娲留,温良倍爱金星美。"王全志的优秀作品作为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赴日本参展,引起轰动,从而金星砚成为畅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艺术珍品。青年雕刻艺术家王相华,勤苦好学,开拓进取,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作品精美,别具风韵,令人陶醉。他除制砚外,还巧借天然,巧夺天工,将金星石雕刻成各式别致的笔筒、笔架、笔洗、镇尺、印盒、印章、古瓶、坐屏等文房诸宝和其它艺术品。有些砚品上还刻写砚铭、诗词佳句或画作,金星书画融为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石上,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他们的优秀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参展、获奖,部分精品曾随"中国http://www.stonebuy.com鲁砚展览"赴日本展出,受到中外名家的高度评价与赞赏,金星砚被誉为"中华瑰宝"和"鲁砚之光"。有的作品被收入《鲁砚专集》和《真卿故里石海韵》等大型石砚画集,享誉国内外。
龟纹石古朴苍秀
龟纹石,在费县各种名石中是历史悠久、早负盛名的一种奇石。它的主要产地在费县城北的钟罗山山系,其他乡镇也有发现。石体大都半裸于地表。灰白色居多。属石灰岩,石质坚硬,石面滑润。石体上分布着曲曲折折凹陷沟纹,纵横交错,斑驳优美,苍古雄奇,酷似龟背纹理,故名"龟纹石"。
龟纹石,有两种不同层次结构和形态,即竖层结构和横层结构。这两种不同结构的石头,都是制作盆景的最佳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竖层结构的龟纹石,制作山水、树石盆景,可呈现群峰林立、陡峭峻拔之态势,有的高耸擎天,惋若险峰石柱。横层结构的龟纹石,制作山水、树石盆景,可展露沟壑纵横、跌宕起伏、逶迤连绵之气韵。有些独自成形的龟纹石,形状奇特,天然成趣。有的似人似物,有的似禽似兽,有的如花如蝶,有的如云如峰,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古朴苍秀,情趣盎然。如配上适宜而美观的底座,则更为典雅,使人观之赏心悦目,意韵幽长,回味无穷。
费县龟纹石,作为一种名贵观赏石和盆景良材,早在明清时代就有文人墨客采集收藏、制景观赏,并被列为盆景石上品,一度名扬神州。近几年来,龟纹石经重新采掘、加工、上市,越来越受到奇石爱好者和盆景艺术家的赞赏与青睐。现在有许多盆景爱好者利用此石,制作山各种不同风格的山水、树石等盆景和各种自然形态的观赏石及摆件,装点了厅室,美化了庭院。也有些人用此石制作盆景、摆件等进行营销,取得了可观的收入,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好门路。从而使这一古老的石种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得到更好的观赏、收藏,也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形象石玲珑奇巧
凡到费县观赏奇石者,无不为千姿百态、玲珑奇巧的费县形象石所惊奇、所赞叹!
这种令人喷啧称奇的石头,状似万物。有的像险峰,有的似层峦,有的像古人,有的似倩女,有的像花卉,有的似古木,有的像雄鹰,有的似猛虎,有的像腾龙,有的似奔马,有的像牛羊,有的似猿猴,如此等等,无奇不有。使人观之灵感传神,情趣盎然,赏心悦目,百看不厌。 '
费县形象石,学名"异型青石",当地人有的称其为"鄪青石"(费之古国邑称鄪),有的称其为"造型石"或"怪石等"。它的基本特征是:体量为小型或微型;具有瘦、透、漏、皱等特点,多是边、角、孔洞皆圆滑;造型怪异奇妙,或呈山峰状,或呈人物状,或呈动植物状,或呈玲珑雅秀状,或呈其它物象。有的视角变幻,一石多形象。也有的石状抽象,似又不似,诱人遐思,富有神韵。质优者扣之发清悦之声。其色泽以青灰、灰白、青黑居多,也有青、白、黄、蓝、红、褐等色。有的因含泥质沉积物夹层而黑白相间,有的因缝隙中有方解石等填充物而呈白色点片或纹线,也有的因含硫铁矿而金星闪烁。
这种奇石属沉积岩类中的石灰岩,矿物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它是普通青石(石灰岩)经风化破碎、自然力搬运,以及地表水、地下水浸蚀等多种因素作用而成。此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遍及全县多数乡镇之山野沟壑,在地表或泥土浅层中,皆可寻觅得到。
形象石在费县的采藏观赏,历史久远。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始,在民众中采藏此石蔚然成风。县城和部分乡村一些奇石爱好者,不顾酷暑严冬,踏遍荒山野岭,进行寻觅采挖,其采藏数量之多、品质之优,为费县本地奇石收藏之最。其中有许多精品珍品,已先后在全国和省、市奇石展览会荣获大奖,并由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报道宣传。现今,此石仍充沛这里的奇石市场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FuJian/QuanZhouShi.html,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徐公石天然美妙
素有"中华瑰宝"之称的徐公石与徐公砚,历史悠久,久负盛名。说起它的来历,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
相传唐代有一位出身贫苦的才子,姓徐名晦,进京赶考路经沂州府地,偶尔发现沟土中有奇形石片,因爱其形色,试磨成砚,携带入京,用此砚练笔应试。时值严冬开考,诸考生砚中墨全被冻结,唯有徐公砚上磨墨,着手生润,滴水不干,磨墨无声,发墨如油,墨色晶莹,墨不结冰,书写流利。他下笔有神,对答如流,文章写作既快又好,甚得主考官赏识,因之金榜题名,后居高官,随之这砚石也名声大振。徐公为官多年,后休官退隐,因感怀神砚助己成名,于是定居于得此砚石之地。之后这村庄即易名为徐公店。世人争相用此石制砚,徐公石徐公砚便名扬天下。
费县的徐公石产于汪沟镇蝎子山、柴胡山、杨家峪、石岗岭等地,与沂南县徐公店邻近。此石形成于6亿年前的下古生界土门群佟家庄组,属浅海相含粉砂微晶灰岩。它是大自然的杰作,鬼斧神工,天造地成。其质地细腻坚固,温润柔嫩,洁美光滑,清莹如玉。色泽典雅,斑斓朴素,色调柔和。有墨黑、灰白、桔红、翠青、蜡黄、墨绿、淡蓝、绀青、灰褐、蟹壳青、鳝鱼黄、茶叶色等十余种颜色,有的一石多色。此石多为天然的独立块体,千姿百态,独立成形,形状奇特,艺品天成。经千百年风化水蚀,石的周边成参差凸凹状,并有细石乳,更显天然灵气。石纹纵横交错,若云似浪,富变幻,有韵律。石彩丰富绚丽,天趣盎然。有的如朝霞满天,有的如微波余动,有的如山雨欲来,有的如乌云翻腾,有的如沉静秋水,有的如细波潋滟,千变万化,神秘莫测,若隐若现,形态奇异。此石质嫩理细,软硬适中,较易雕刻,无需多加雕琢即可成为奇特自然之美砚,故为制砚上品。用此石制作的砚台,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叩之如磐,扪之如玉,下墨如锉,发墨似油,赐墨其中不渗不干,且有耐寒不易结冰之特点。制砚艺人巧用其天然形态和纹彩,因材施艺,可制成双合砚、子母砚、鸳鸯砚等;或精雕细刻,在砚面砚盖上制出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使砚台增添优雅与天趣。有的在砚上适宜方位刻写砚铭、佳句,则更显古朴文雅。此砚既可濡墨挥毫,写书作画,又可作珍贵的艺术品观赏、收藏。
徐公石制砚,远在唐宋时即负盛名,备受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苏轼和米芾等名家的青睐和赞誉。解放前,徐公砚曾一度列为中国http://www.stonebuy.com名砚之一,名扬海内外。解放后,徐公砚成为鲁砚的一个重要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开拓创新,力促发展,使沉寂多年的徐公砚再次大振声名,重放异彩。制砚质量大为提高,花色品种不断增加,现已发展到30多个品种,一百多个样式。雕刻艺人不仅用此石制作砚台和文房诸宝,而且还制成各式精美的古瓶、花瓶、坐屏、茶具、酒具、挂件、摆件等观赏、实用、装饰品及旅游纪念品,深受人们喜爱,畅销国内外。徐公砚被誉为"砚林瑰宝"、"鲁砚明星"。
鲁公石温润典雅
费县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这里有一种历史上有名的制砚良材"颜鲁公石"(简称鲁公石)。此石因产于颜真卿故里而得名。
鲁公石产于颜真卿故居一一费县方城镇诸满村附近,在费县刘庄镇、马庄镇、芍药山乡等地也有发现。已发掘储量较多的是刘庄镇岐山山麓及牛田村河谷等地。
鲁公石系轻微矽化优质泥质紫岩构成。石质细腻坚固,块状独特。石色淡紫或暗红,有的异彩点布,金光灿灿。此石制成砚台,温润典雅,古色古香,美观大方,独具特色。用此砚台书写,润滑生津,发墨颇利而不损笔,墨汁油滋而久存不干,堪称鲁砚之珍品。
据《费县志》等史书记载,鲁公石"色淡紫,可制砚",而兼有"紫气东来"象征吉祥之兆,故曾为历代书法家、赏石家所钟爱。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此砚石曾被长期湮没,年久失传,难能求之。直至1979年,由费县赏石家吴继贵等精心查访,发掘此石,使其重现砚林,制成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收藏价值的优质砚品,为鲁砚增添新秀,深得赞誉。
精美石头唱新篇
天赐瑰宝,地赐珍奇。大自然赐予费县特定的地理环境,杰出的人文群英,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妙的名贵奇石,从而也造就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奇石文化。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如今唱出新篇多。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费县的奇石热悄然兴起,采石藏石赏石蔚然成风,营"点石成金"之业者日益增多,从而促进了奇石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沂蒙奇石文化的发展。名石产地、奇石之乡涌现出众多奇石爱好者,也有诸多造诣颇深的藏石、赏石、论石名家。他们付出艰辛的汗水和心血,采集、收藏了许多奇石精品、珍品。民间也出现了一批家庭奇石馆、藏石斋,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藏石,而且多有精品和稀世珍宝。有不少奇石在全国、全省乃至国际大展中获奖。同时,他们在一些报刊发表了许多介绍、赏析、推荐、评论奇石的文章,有的还编撰出版了奇石画册或专著。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深入广泛宣传报道,在国内外提高了沂蒙山区及费县的知名度。以石为媒,牵线搭桥,招商引资,进行旅游了开发,推动了沂蒙山区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的更快发展。
打开山门看世界,遍地石头皆是宝。费县的山里人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咱们穷山沟,半年糠菜半年粮,穷就穷在石头窝上;现在,改革开放,大开山门奔小康,富也富在石头窝上!"奇石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有益身心的无穷乐趣,而且也给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带来了商机,开采、加工奇石已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各种名贵奇石,已成为天然珍贵艺术品畅销国内外。许多楼堂馆所、商厦门市及家庭客厅等,将多姿多彩的奇石作为最高雅优美的艺术摆件和饰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为适应奇石开发营销的新形势,费县兴建了规模较大的奇石市场http://www.stonebuy.com/enterprise/FuJian/QuanZhouShi.html一一奇石街,还有众多的奇石馆、奇石斋等。同时组织发展了一大批奇石专业村、专业户,培养了大批石艺品雕刻的能工巧匠。他们靠山吃山,借石生财,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变石为宝,大得石惠,很快由穷变富。也有的砚石商贩抢"石机",生财有"道","点石成金",短期内即成为暴发户。中国http://www.stonebuy.com石材http://www.stonebuy.com/网-外贸助手-stonebuy.com
奇石的开发利用,不仅向"穷乡僻壤"的山区农民敞开了致富大门,开始改变他们的贫困生活和命运,而且也开辟了一个奇石事业和奇石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看如今那些采集加工营销石头的专业村、户,已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他们的石艺加工已由手工操作而变为机械http://www.stonebuy.com/machine/化、电器化,效率大增,质量更优。他们有的盖楼房,办公司,买汽车,配手机,用电脑,设网站,创外汇,换美元……真乃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切也展示着方兴未艾的奇石事业和奇石文化,正在从沂蒙山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兴旺发达的历史新阶段……
一拳之石蕴千岩之秀。三山莫愁千嶂外,五岳全在一室中。奇石乃天地精灵,日月光华凝结而成的神奇之物。它是万代造化,鬼斧神工,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奇妙绝伦,魅力无穷。奇石世界藏万物,其中有万古沧桑,千秋岁月,六合乾坤,碧落千畴。奇石不仅有千般神态,且内藏万种风韵。它是无言的诗,无墨的画,无字的书,无声的歌,不朽的景,不谢的花。各类奇石是原始的钟表,历史的见证,它标识历史长河中沧桑变迁的年轮,蕴含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和博大精深的赏石文化。沂蒙费县奇石,具有天然美、石性美、艺术美、意蕴美、形象美、质地美、色彩美、纹理美、风韵美等优美特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人们通过采、藏、赏石活动,崇尚自然,以石为友,感受大自然的空灵美好,从而灵感触发,妙趣横生,确有一番超凡脱俗和"真善美"之感怀。由此即可陶冶情操、益神、解忧、怡情、明心、美意、健身。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石为师,以石为鉴,以石为楷模,即可赏石悟道,养性育德,强身益心,励志开慧,使赏石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笔者也是个"石迷石痴",多年来钟情于采、藏、赏石,痴迷于无限神奇的石头世界,自然而然从实践中体会到赏石的无穷乐趣、知识的深奥不凡,从而也粗浅认识到奇石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与价值。因而对这一天赐瑰宝高度尊崇并赋予美好赞誉。有诗曰:
锦绣沂蒙美石丰,日月造化显神工。
蕴含人类长河史,浓缩自然云雨情。
天然绘塑出瑰宝,诗情画意趣味浓。
采藏赏石益身心,风韵醉人乐无穷。